我發明了一個名詞,叫做教牧的會計學:在聚會裡面加了一些什麼,一定會在另外一方面減了一些什麼,除非有附加的價值。敬拜團加了音量,會眾就減了身體的投入。我看過很多的教會,發覺敬拜團唱得越好或越吵,下面的會眾就不唱了,很奇怪,本來要把氣氛弄高潮,但是剛好相反。可能在台灣有正面的例子,我這樣講不公平,因為我沒有在這裡做田野的工作(調查), 講錯請原諒。但我去過很多教會都是這樣,加添一套鼓,但是減去整本的聖詩,這個會計學裡面值得不值得,也是我們教牧討論時應該注意的地方。講道加了Power Point本來是很好,我現在也用,不過這是講座,講道的時候我盡量不加。多了一些什麼,有時候要小心地討論。鋼琴加一些琶音,究竟加了多少敬畏?還是人家說這個司琴很厲害,他的鋼琴彈得很好…這樣就不是以主為中心 。但是在聖詩裡面有些東西加上去的時候,是美化了它,有時候把詩歌的結構把它整理得很好,因為最後一節,不是很高昂的,而是一個禱告,於是司琴把比較內向的一種和聲放在裡面,這是最好的。但是很多的司琴就是給人家覺得他真的很厲害,如果是這樣,是減了什麼呢?多說了「弟兄姊妹早」, 但是少了「主與你們同在」-- 用「主」來開始的時候,我們少了多少的社交,多了多少的靈交, 這就是會計學一個要小心的東西。有些東西可以簡短的,試試縮短禱告的禱詞, 對主的心來講話;你不要對會眾來講話、不要對自己講;對祂的心講的時候,短可能更好。如果禱告以前加一句 「主啊!讓我曉得誰是真的在禱告,更讓我深知誰在聽我的禱告」 如果這就是你禱告之前的一個禱告,可能不需要這麼長,短就可以了。所以減了一些東西 ,可以加很多東西。嘗試在程序表(週報)上面介紹詩班唱詩的曲目,相信自己所唱的可能更有益處,就用一行的空間,指揮多花一點時間,會眾就會參與你的歌唱更多。
我希望音樂事奉的人都明白教牧的心情,也明白他們對教會的愛。但是教牧也要知道,我們不能為了人數、為了人的喜好而失掉很多很重要的聖經教導。「暗渡陳倉的藝術工作者」這個題目,我用了一個成語「劉邦明修棧道,暗渡陳倉」--- 你們讀過三國志的人都一定懂的,究竟劉邦是聰明,還是狡猾?要看你站在哪一邊。但是我希望音樂事奉的人都是暗暗地來幫助教會,不是用一種狡猾的方法來贏取任何的東西。教會的很多定位,音樂人就要配合,比如說我們不要僵化禮儀,音樂就可以給 Variety(多樣化), 提供很多的東西給教會,因為你懂得音樂的能力,就是把不同的氣氛、不同的意義放在裡面,尤其是你念過音樂神學的話,你就知道有些音樂裡面暗藏很多信息。我們如果要學習、訓練、深化、廣化、音教與靈教,這些是音樂家的責任。如果我們在會計學方面知道加添什麼,我們就知道詩教、詩詞是最濃縮的文學,用字很少,但是解碼之後,你會發覺裡面信息非常地豐富。所以很多初談戀愛的人都喜歡找一些詩 給對方,平常不寫詩,就去書裡面抄一首。為什麼用詩?為什麼不寫一封長信? 因為詩可能蘊藏的東西更多。我們應該有一個非常宏大的心來與人同行。
25年前的4月15日在英國的利物浦足球場裡面有一個看臺塌下來,死了很多人,所以從那天開始,利物浦的球賽開打之前,他們一定唱一首歌,這首歌叫做 You’ll Never Walk Alone。它不是聖樂,我後來把它翻譯成好像是聖樂,歌詞是說「我與你一起來走」。 利物浦的教會每年四月中在教會裡面唱這首歌,表明他們與整個城市,尤其有親人喪生的人「我與你同行」的這種態度,是教會音樂人一定要有的。我們聽第一段是在球場錄音,九萬五千人在唱,但是教會的音樂家把它變成 一個與人同行的歌。我們再聽第二首,利物浦教會把一首足球比賽唱的歌,以教會的語調來表示教會對社會的關懷。
|
You Never Walk Alone 您永不孤單 |
|
|
When you walk through a storm, |
當您經歷暴雨, |
|
|
hold your head up high |
當挺胸昂首 |
|
|
And don’t be afraid of the dark. |
不須恐懼幽黑; |
|
|
At the end of the storm is |
在風雲盡處有 |
|
|
a golden sky |
金色陽光, |
|
|
and the sweet silver song of a lark. |
還有百靈鳥銀嗓蜜調。 |
|
|
Walk on through the wind, |
快穿越風險, |
|
|
walk on through the rain, |
要走過黑雨, |
|
|
Though your dreams be |
雖然夢想 |
|
|
tossed and blown; |
搖撼快毀滅 |
|
|
Walk on, walk on with |
開步,走罷, |
|
|
hope in your heart, |
心單存盼望 |
|
|
And you’ll never walk alone. |
您一定永不孤單, |
|
|
You’ll never walk alone. |
祂必與您同行。 |
|
|
~Rogers & Hammerstein |
|
他們把一首足球用的歌,來表示教會對社會的關懷,我覺得這些音樂家非常好 。教會的音樂人不要把聖俗分得太清楚; 那些俗樂是神給世界的 Common Grace – 是普遍的恩賜,我們都用感恩的心來接受世界的音樂。這首歌雖然是足球的音樂,但是他們為了一些傷痛的人來寫,所以教會也包容它。
我們要學習分辨好壞。“In Christ Alone”這首歌很多教會、連中國教會都有人唱,我們很容易就說這是流行音樂,我不喜歡它;但是這首歌的歌詞是絕對的好 。我們看看裡面的歌詞:
|
In Christ alone my hope is found, |
耶穌是我 唯一盼望 |
|
|
He is my light, my strength, my song; |
祂是亮光 詩歌力量 |
|
|
This Cornerstone, this solid Ground, |
這房角石 堅固根基 |
|
|
Firm through the fiercest drought and storm. |
驚濤駭浪 之中穩妥 |
|
|
What heights of love, what depths of peace, |
無比大愛 奇妙平安 |
|
|
When fears are stilled, when strivings cease! |
恐懼除盡 掙扎止息 |
|
|
My Comforter, my All in All, |
作我安慰 作我萬有 |
|
|
Here in the love of Christ I stand. |
站立在基督大愛裡 |
|
流行曲裡面很少這麼好的歌,我們就要把它分別出來,不要隨便罵人。我們這個演講是講教會裡面的崇拜戰爭,要避免戰爭,一定要非常客觀。
有一位神學家 Lester Ruth 做了一項研究,文章發表在耶魯聖樂學院 (Lester Ruth, “The Place of Christ in Liturgical Prayer”, a conference paper at Yale Institution of Sacred Music (ISM), 2005),他研究的內容是從美國版權協會裡找出敬拜音樂 CWM (Christian Worship Music)的歌,在美國大約有135,000 間教會是這個協會的基本會員。他從1898-2004年間每年最受歡迎的前25首敬拜詩歌,分析這些詩歌使用三一神的用語。有些歌是重複的,他歸納出72首不同的詩歌,結果讓我非常驚奇,他說,有提到「三一神」與「三一神性格」的歌,竟然沒有;提到「三位一體」的有三首,清楚講到聖靈的歌,沒有;這是非常客觀的分析,我們要小心,不是市場說它們最受歡迎的就是好聖樂。Ruth 在另外一本書中提到,有些歌提到神 God,但不一定是基督教的神,因為沒有基督論;提到基督耶穌時,有時與新約神學中的基督論有差距。Ruth特別提到以弗所書第一章,他說一般新約的用法,是崇拜聖父(Towards the Father),透過基督(Through Jesus Christ),在聖靈中間(In the Spirit)。 他說,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神明,通常在新約裡面,基督與聖父、聖靈的關係是有這樣慣例來寫的,是整個保羅書信裡面都有的;有些歌雖然提到基督耶穌,但不是最準確的基督論,特別是基督徒讚美禱告的基礎語法,都不是從聖經來的。最後,這些歌詞沒有考慮聖父與聖子之間的互動是怎樣的。
如果把以上這些告訴支持現代敬拜詩歌的人,他一定認為我是在罵他。但是我要很公平,我就找到一首非常好的歌--- There is a Redeemer (by Melody Green),歌詞講得很清楚:「耶穌是上帝獨一的兒子,神的羔羊,彌賽亞,超過萬名之名,祂為我們而死。天父我們感謝?,當耶穌離開的時候,留下聖靈給我們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」這樣的三一真理,出現在一首流行詩歌裡,Lester Ruth 找不到,但是我找到了。
(全文完。 第三場講座羅教授播放多首音樂並詳細解說,無法以文字呈現, 歡迎至Youtube 瀏覽 「羅炳良教授演講:暗渡陳倉的藝術工作者」) |